主题 :
华为专利官司盘点:似乎没输过! 发布于 : 2013-05-16 21:15 浏览 : 次
在技术手段之外,高科技企业之间的专利战,似乎越来越流行。近日,又传闻
华为将中兴告上法庭,声称对方侵犯专利。我们梳理了一下华为历年的数起官司,竟然发现,华为似乎从未输过。
早在2003年,华为即遭到思科起诉,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而且,思科最初的态度是“要告到华为倾家荡产”,何其强硬、何其坚决。
当年三月,华为否认思科的指控,并反而起诉思科损坏其形象。接着,华为与3Com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后者更是为华为作证。到2004年7月,双方达成和解,但和解内容未公布。不久之后,思科总裁钱伯斯亲自上门拜访了华为的任正非,两人握手言欢。该事件被视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事实上,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初涉国际市场,又碰上如此强大的对手,能取得和解的结果,即使称不上多大的胜利,至少抵挡住了对手的进攻,赢得了尊重。
与思科缠斗的同时,华为的国际化成绩表开始变得喜人:GSM、CDMA产品成功打入40多个国家,到2003年年底已为120多个运营商提供了产品和解决方案,2004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达到8.9亿美元。
打赢与摩托罗拉的专利官司
2010年,摩托罗拉向诺基亚-西门子公司整体出售自己无线设备产品部门。2011年1月24日华为向芝加哥联邦法院起诉摩托罗拉,称其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的交易可能导致华为的知识产权被非法转让,因此要求法院推迟这笔交易。3月23日,华为诉摩托罗拉获美国法院支持,4月双方和解,华为获得补偿。
如些,则完全可以视为华为赢得了这一场专利官司。该公司摆脱了会使其受损的指控,其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同时,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与中兴的反反复复的专利官司
2011年,华为在欧洲诉中兴侵权案牵动业界神经,之后,针对华为起诉中兴通讯德国公司商标侵权案,德国汉堡一家法院于5月2日对中兴通讯发布初始禁令。
一位证券分析师透露,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专利互诉案在通信巨头之间多以和解而告终,诉讼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诉求。他说,“其实华为最看重的并不是欧洲市场,而是美国,这次的诉讼只是为下一步进军美国作铺垫。
2012年2月,华为和中兴通讯因专利纠纷对簿公堂。2月20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华为起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一案,这标志着华为与中兴通讯专利纷争转战至湖南。
华为终端总裁何刚:不畏惧专利大战
据网易科技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发展,厂商间的竞争早已经从单纯的产品上升到法律层面,专利大战就是常用手段之一,其中三星和苹果持续数年的“世纪审判”就是典型的代表。近期,HTC和苹果也刚刚达成专利授权。
通信设备商出身的华为做手机终端,是否存在专利问题?
华为终端公司总裁何刚的答案是,不怕和任何厂商打官司”,华为拥有的通讯专利范围很广,其中也涵盖到手机专利,“美国不少小型的专利公司专门盯这大公司打官司,这方面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